上星期的一个早上,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吴琪的办公桌上,忽然多了一封手写的感谢信。看到这封情谊满满的信的第一眼,吴琪立刻就懂了——它来自80岁的吴大爷。
为患者省钱!北仑有位“精打细算”的好医生
超越医患关系,他给一个病人“治”了5年
吴大爷今年80岁,家住在北仑区外洋路,退休前曾在当地交通局工作。2012年的一天,吴大爷由于心脏不适来到北仑区人民医院就诊。由于情况不大乐观,他当天就住进了医院。24小时心电测试结果显示,吴大爷出现了心脏骤停现象,需要安装起搏器。
当时,作为科主任的吴琪和主治医生唐延甜医生都特别关心他的病情。吴琪还曾一度请来浙大一院的专家来给他会诊。根据专家的意见,建议将起搏器安装在右侧。
不过,吴大爷的反应却很激烈。原因很简单,他酷爱用右手打乒乓球,要是装了起搏器,他至少半年没办法打乒乓球。作为一个老人,吴大爷不希望失去唯一的运动爱好。就这样,在老人的恳求下,吴琪满足了他的心愿,并叮嘱老人要定期来医院检查,按时服药。
在这之后,吴琪和吴大爷一直保持着联系,并时刻关注吴大爷的近况,按期提示复查。就这样过了3年,一直到了2015年的一天,吴大爷最终没能撑住,先后出现了两次晕厥。其中又一次还发生在过马路时,被紧急送到医院。
“这次不得不安装起搏器了。”吴琪安慰吴大爷。最终,吴大爷和家人决定接受手术。
在这之间,又发生了一小段插曲。原来,当时老人家属和吴琪一起选择了一款当时最先进的德国起搏器,使用寿命长达15年(同类的常见的为8年),并且具有抗核磁的功能。但该款起搏器价格较为昂贵,吴琪一打听,了解到这款起搏器在一个月后进入医保招标系统,价格也将下调。吴琪特地跟吴大爷说,你自费负担太重,这款起搏器过一个月就调价了。老人当即决定等一等。期间,吴琪和他的团队用药物控制住他的病情。
果然,不到一个月,这款起搏器大幅度下调,给大爷省了一大笔钱。这下可把老人给高兴坏了。紧接着,吴琪给老人进行了安装手术,手术非常顺利,吴大爷的病情很快得到了康复,身体感觉好,继续着自己的爱好。
“活过了古稀之年,见过的医生太多了,但这么好的医生从来没见过。帮我省钱,还一直关心我的情况。”吴大爷动情地表示,安装起搏器后这么多年,他的身体感觉一直很好,一直想好好谢谢吴琪医生,可是吴医生总是笑着说这是应该做的。
双重标准,这位医生在当地病患中赢得好口碑
对于吴大爷的这封感谢信,吴琪医生的同事纷纷表示,一点也不意外,因为在工作和生活中,他的确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。
认识吴琪的同事都知道他很忙——走路、说话的频率完全就是一名外科医生的节奏,科内7名医生管着48张病床,步子要再大一点,语速要再快一点,交代工作最好像发电报一样简洁。
然而,在病人眼中,这个医生却挺“闲”的——做检查要“唠叨”两句,做治疗要“唠叨”两句,有时候还要拉一拉家常。就是这样一名“双重标准”的医生,在北仑地区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赢得了好口碑。
从医22年以来,吴琪时刻战斗在生死边缘,每天都会接触形形色色的患者,并留下不同的印象。这其中有美好的,有难忘的,有遗憾的,也有痛苦的。不管怎样,总是有一些患者的身影时而会浮现在吴琪的脑海中。
他说,他曾接诊过一名外来务工的年轻小伙,因为农药中毒被送来急救。当时,他尽自己所能,及时、有效的治疗让小伙脱离了生命危险。之后有一天,他坐公交车去上班,上车后没有座位,一个陌生的小伙子主动给他让了座。交谈之下才知道,小伙子是农药中毒患者的弟弟。
曾经有一位患有心脏病、糖尿病和心肌梗赛的老太太,长期由吴琪负责治疗。后来老太太得了老年痴呆症,连家人都忘记了,却仍然记得吴琪,甚至在临终前念叨他的名字。
实际上,吴琪也是一位学习型的医生。他每周都要抽一天时间去浙大一院心血管内科学习,在各个亚专科轮训,结合北仑和医院的实际,将先进的技术带回来。看到心血管疾病的急救患者舟车劳顿到宁波接受介入治疗,他全力推动医院开展介入项目,安排科内医生接受专科培训,为患者多争取2个小时的“救命时间”。
同时,他在业余时间深入梅山、春晓、柴桥和城区,进行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,成立高血压俱乐部,分析北仑地区高血压的主要病因,主动为村里的群众开展心脏病、高血压健康讲座,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,降低高血压发病率。
对此,吴琪觉得那都是一个医务人员该做的。在他看来,作为一名医务人员,始终要把患者放在首位,只有努力工作,为患者解除痛苦,才对得起患者的信任。
(北仑发布综合编辑,资料来源:北仑区人民医院)
猜你喜欢
让我们一起为吴医生点ZAN!